馬超推行這次大變革的第二大類法規,針對的是軍中的事宜。
無論是民生還是商業,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為國富民強打基礎,而一個勢力的強弱,最直接的體現,便是體現在軍隊的戰鬥力上。
對此,馬超是絕不會忽視的。
為此,馬超對西涼所屬的軍隊,也進行了一次曆史性的改革。
首先,針對戰時的複雜情況,馬超推出了軍中令。
在軍中令中,規定無論是地方軍還是正規軍,甚至是奔雷騎和破軍陣兩支精銳,都不得有絲毫的違反。
從擊鼓則進,鳴金則退的最基本軍事條例開始,一直到大兵團多兵種協同作戰的進退之法,軍中令都做出了明确的規定,一旦有人違反,則會按照軍中令中所規定的九禁十八斬的軍法,予以嚴厲的懲處。
軍中令中有嚴厲的一面,也有優待将士們的一面。
比如說,軍中令中規定了将士們日常的食譜,凡是正式在編的軍士,都必須保證每日三餐,三餐中必須有一頓要帶有葷腥,葷素搭配,保證将士們的身體機能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準。
同時還明确規定了各級将士們的軍饷,暫定為每三個月發放一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對将士們的口糧和軍饷進行克扣,一經發現,按照九禁十八斬之令,就地格殺。
其次,馬超還頒布了戍卒令。
戍卒令是針對沒有戰事的情況下,對西涼将士們的日常令法。
戍卒令中,詳細的規定了西涼将士們的構成框架,規定中央軍中,每十人為一隊,設隊長一名;每五隊為一大隊,設隊率一名;每兩大隊為一屯,設屯長一名;每五屯為一曲,設軍侯一名;每兩曲為一部,設校尉一名;每五部為一營,由制定的将軍擔任指揮官。
戍卒令的頒布,無形之中廢除了自秦漢以來,維持了數百年之久的軍事結構,将原本等級繁多的軍事框架,簡化成了自上至下的六個等級,不但有效的縮短了軍令下達的過程,使各級将士的行動更趨于迅捷,更是大大減少了将軍們之中,有人利用空頭士兵吃空饷的可能,起到了軍中反腐的作用。
而且,戍卒令的推行,限定了指揮士兵們的将軍,最多隻能直接調度一個營兵馬,也就是五千人之衆,沒有馬超臨時授予的虎符,是絕對沒有辦法大規模的調動軍馬的,這樣一來,也就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有人擁兵自重,進行謀逆的事情發生了。
當然,也有士兵上限超過五千人的編制存在,那就是馬超親自統率的奔雷騎和破軍陣這兩支精銳了。
這兩支精銳的編制,是淩駕于普通軍隊編制之上的,每支精銳滿編的人數,都在兩萬人左右。
這兩支精銳可是馬超一手訓練出來的,直接聽從馬超的指揮,旁人沒有馬超的命令,是鐵定指揮不動他們的。
借着這次變革,馬超在軍事方面,對西涼十餘萬将士們,也進行了一番調整。
為長久計,馬超再次下令從西涼境内招募三萬名戰士,暫時編入各地的駐軍中,進行新兵的訓練。
同時從各地抽調一萬五千名精銳,上調到了正規軍中。
之後又在正規軍中,精挑細選出了一萬人,補充到傷了元氣的奔雷騎中,保持着奔雷騎兩萬精銳之數。
在這次募兵的過程中,兵源主要是從西涼本地人,和已經漸漸融入西涼的羌氐人群之中進行招募,外來的流民暫時不列為招募的對象中。
除非是身懷絕技之人,經過現場考官的審核之後,才可以進入招募的行列,之後在通過複試與審核,才能正式成為西涼軍的一員。
在招募新兵的過程中,馬超還下令再次組建了一支特殊的部隊。
這支部隊,不要求戰鬥力有多高,唯一的條件,便是懂醫術或者是懂獸醫之術,而且醫術越精深越好。
鑒于在讨伐董卓的過程中,數千奔雷騎戰死于此役,馬超真切的認識到了軍醫的重要性,有的時候,一名好的軍醫,其作用甚至不亞于一支千人的部隊。
同理,一個好的獸醫,對于一支部隊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讓将士們受傷的戰馬得到精心的照料,盡快的擺脫傷病。
尤其是奔雷騎,對獸醫的需求,可是很迫切的。
這支新組建的特殊部隊,馬超親自為其命名為“青囊軍”。
顧名思義,負責這支部隊的人,從其名号上,便已經呼之欲出了,自然是著就了青囊書的華佗。
華佗雖然隻是個醫者,在馬超的部隊中也沒有正式的官職,可誰都知道馬超是華佗的弟子,更清楚華佗那一手出神入化的醫術,由華佗指揮青囊軍,可是沒有誰會不服氣的。
雖說青囊軍不要求戰鬥力,可在戰時跑來跑去的救助傷員,也是需要體力的,所以對青囊軍的訓練,也是必須的,至少他們必須得跟得上戰鬥的節奏才行。
因此,馬超還指定張繡為青囊軍的軍事長官,與華佗共同負責青囊軍的組建與訓練。
為了保證軍中令和戍卒令的落實,馬超特意讓軍師中郎将賈诩予以監督,同時在正規軍中和地方上,設立軍司馬一職,由忠貞的将領擔任,确保兩項軍令傳達落實到西涼的每一個角落,真正作用到每一名士卒的身上。
接下來,才是馬超這次變革中的重中之重。
那就是對吏治的改革。
馬超很明白,千裡之堤,往往毀于蟻穴。
官位再小,若是心術不正,也足以危及一方,甚至禍亂整個西涼。
早些年,在休屠縣發現鐵礦的時候,馬超就曾親手斬殺了一名貪贓枉法的縣令,那是個小官巨貪的典型,為了私人之利,不惜出賣鐵礦資源給異族人,數年間撈取了數之不盡的财富,馬超是絕不會容忍這樣的官員,存在于自己的西涼軍事集團之中的。
為此,馬超制定了晉遷令,規定任何官員的升遷,都必須要經過從郡到州,至少兩級官員的考核,而後上報到冠軍侯府,由馬超派專人再次進行審查,之後在根據其功績,進行相應的升遷。
避免一些不學無術,隻知道通過賄賂而爬上高位的人,出現在西涼的官吏系統中。
掌管官吏的晉升,是件大事,也是國之根本,吏治的清明,是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為了能讓晉遷令得以十足十的實施,馬超任命鄭泰為西涼别駕,負責各級官員的考核和督查工作,如果發現現有的官員中,有不作為或是不能勝任的,隻要證據确鑿,鄭泰可以在禀告馬超之後,将其就地免職。
相反,若是有人在低級别的位置上,做出了巨大的成績,鄭泰也可以對其進行破格的提拔。
與晉遷令同時頒布的,還有薦賢令。
西涼的各郡,都以郡府的名義,廣為張貼告令,進行招募賢才。
如有願意應聘的,隻需要揭下張貼着的薦賢令,來到各郡的郡府,自然會有人對他們進行初次的考核。
初次考核通過之後,會有更高層次的座談,各郡負責挑選賢才的人,通過這樣的方式,了解揭令之人的心性和志向,以及具體的才能,遇到出色的人物,便上報給各郡的郡守;更出色一些的,郡守們便會直接通知鄭泰,由鄭泰派專人或者是親自來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的,則是直接授予相應的官職。
舉賢不避親,在舉賢令施行的過程中,鄭泰便舉薦了自己的弟弟鄭渾。
鄭渾其人,在這個時代名聲并不響亮,可隻要有後世曆史知識的人,便知道鄭渾的大名,甚至比他的兄長鄭泰,還要響亮的多。
為什麼呢?
因為鄭渾有着出色的鍛造技巧,号稱關中第一能工巧匠,許多的神兵利器,都是出自鄭渾之手。
鄭泰舉薦了鄭渾,令馬超大為高興,立刻授予鄭渾官職,令他前往休屠,與韓暨一起負責軍械的打造。
并成立了金戈司,任命韓暨和鄭渾為正副司督,共同擔負起為西涼将士們的打造利器、堅甲的事宜。
令馬超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父親馬騰這次也給他拉來了一位特殊的人才,這個人,就是馬氏家族的馬鈞。
馬鈞字德衡,比馬超小了數歲,按馬氏家族的輩分論,馬鈞乃是馬超的堂弟。
馬鈞這個人,沉默寡言,而且有口吃的毛病,說話不甚清晰,可是他自幼便心思奇巧,善于制作各種超乎人們想象的東西,後世流傳的織布機、水車等物,都是馬鈞智慧的結晶。
得到馬鈞,馬超可謂是不勝欣喜,将其留在了自己的身邊,視之如同親生兄弟一般。
隻等着他再長大幾歲之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迹來。
通過晉遷令和薦賢令,馬超再次獲得了一大批的人才,并罷免了少數沒有作為的昏官,西涼吏治的清明和辦事效率,再次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大大提高了西涼迅速走向強盛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