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後有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禮記·大學》】
“筱帆,之前的會議是我們倆參加的,辛兒沒能到場,你來做個簡明扼要的介紹吧。”
浦逸目光溫和,用一副既像上級,又像長者的口吻對林筱帆說道。
“好的,叔叔。”
林筱帆語氣是平靜的,神态舉止也是自然大方的。
可是她的心裡卻快要亂成一鍋粥了。
她發現浦逸真是高人啊!
周一周二讓自己來開了兩天會,開完一句話沒提,就讓自己回了S市。
現在事隔一周後,讓自己圍坐對談,等同于參加個小型座談會,一開場就讓自己發言,這簡直就是大考。
自己之前有沒有認真參會,對會議有沒有認識和見解,這一個會議介紹就能全部測出來了。
關鍵是浦應辛還不能參與,隻能聽。
因為當初浦逸和自己在湖邊散步時就明确說了,他和浦應辛角度不同,對企業的看法理念也不同。
一旦浦應辛開口,那就等于坐實了自己沒有聽從浦逸的意見,依然在私下向浦應辛打探消息。
林筱帆打開電腦裡的會議記錄的同時,掃視了一下浦應辛。
她看到浦應辛正用充滿愛意的眼神看着自己。
那眼神中有支持、也有信任、還飽含着濃濃的安全感,似乎在不停告訴她:寶貝,别擔心,有我呢。】
“首先,我先按時間順序介紹一下會議的主題和内容。”
“周一至周二,我與浦叔叔總共參加了三個會議。”
“第一個會議是##會,會議議題是某地某通知與企業未來發展相關的戰略規劃……會議中提到……,有#位列席人員發言,主要側重于#方面……讨論的熱點主要集中于……”
“第二個會議是###會,會議議題包括了a、b、c等幾個方面,其中某總做了#發言,某大區負責人做了#發言,市場部…财務部…”
“第三個會議是####答謝會,有某領導、有#位代表出席,期間某代表做了##回顧,某某做了##暢想……”
林筱帆對着電腦裡自己做的會議記錄,删繁就簡,做了一個總括性的介紹。
她知道自己隻能陳述客觀情況,表述時不可以帶任何傾向性。
她在參會的過程中就發現了有這麼幾種典型的情況。
第一類人急于輸出自己的觀點;
第二類人善于說不痛不癢的半句話,來引誘他人輸出觀點;
第三類人是借着别人的發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第四類人是不發表任何觀點,坐山觀虎鬥。
她現在的角色,這四類人都不可以當。她隻能先把自己當一個傳聲筒,不帶任何傾向性的把三個會議的内容傳給浦應辛聽。
浦應辛聽得非常專注認真,聽完後一言不發,拿着杯子喝起了水。
“浦叔叔,我介紹完了。”
林筱帆笑着看向了浦逸。
“嗯,辛兒,這三個會議你都想深入聊一聊嗎?”
浦逸語氣平和,把目光投向了正在喝水的浦應辛。
“爸爸,從企業管理的角度,我一個都不想深入聊。”
浦應辛一開口,就将了浦逸的軍。
“那你想從哪個角度聊?”
浦逸面色沉靜,并沒有因為兒子的言辭而有什麼情緒起伏。
“我是醫生,我不參與企業管理。”
“但我是浦家的子孫,涉及到浦家的人、事和利益,我會參與。”
浦應辛神态莊重,顯得十分嚴肅認真。
林筱帆沒有刻意去觀察父子倆的表情,她依然看着電腦屏幕,隻是用耳朵仔細聽着。
她聽懂了浦應辛這兩句表面上聽起來很矛盾,實則特别有邏輯、有指向性的話。
既然他表明自己是醫生不參與企業管理,怎麼又表态會參與涉及浦家利益的重要事件呢。
因為他是浦家的繼承人,企業經營管理可以交給别人,但是他不會放棄他代表着的浦家決策權。
“筱帆,你選個會議讓辛兒深入聊一下。”
浦逸依然保持着一貫的沉穩冷靜和大氣。
“好!叔叔,是單選還是多選?”
林筱帆回應的同時,馬上把問題反問了回去。
這是她從浦應辛那裡習得的溝通技巧。
如果出于尊重或者謹慎等各種考慮,隻被動回答,不主動反問,既不能達成有效溝通,還容易被套住思維邏輯。
“随意。”
浦逸微微一笑。
林筱帆頓時在心中無限感慨,浦逸真是一個絕妙的乾坤大挪移啊!自己在浦逸面前就是個蝦米呀!
難怪浦應辛當時會跟自己說,浦逸是謀略高手,已經通過自己把浦應辛拉下水了。
現在她是親身經曆,親耳所聞,親眼所見,浦逸就這麼輕巧地一推一送,愣是把這些個會議的決策談話變成了由自己出題讓浦應辛答。
林筱帆心潮不甯,思緒萬千。
她擡眼看了一下浦應辛,發現浦應辛正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似乎依然在告訴自己:寶貝,别怕,有我呢!
“那就三個都聊一聊吧。”
林筱帆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自己都差點無奈地笑了出來。
她真是無可奈何又無限佩服。
浦逸讓她選,她怎麼選?
這等于就是在篩選哪個會議最最涉及浦家的人、事和利益的。
她即使按會議重要性選對了,還可能存在态度上的厚此薄彼;她選錯了,就是頭腦不清、處事不明。
她隻能讓浦應辛全部聊一聊。
“好,那我綜合說一下。”
“寶貝,你把你身後桌子上的筆和紙遞給我。”
浦應辛邊說笑盈盈地對林筱帆伸出了手。
林筱帆馬上轉過身,拿起了紙筆,遞給了坐在自己對面的浦應辛。
“浦家的産業從爺爺手中傳到爸爸手裡,曆經考驗。我始終認為之所以能成功,因為我們固守根本、保存核心,全心投入、永無止境。”
“第二個會議所關注的議題就是我們的根本,是核心競争力和主營業務。”
“現在企業運轉平穩有序,要謀求更長遠的發展,就想要從外部尋找新動能。”
“第一個會議和第三個會議就是新動能,既是機遇,也是風險。”
“我作為一個不參與經營管理活動的人,我隻能表述自己的理念。”
“知止,則日進無疆。”
浦應辛低着頭,一邊不急不緩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一邊在紙上飛速地寫字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