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25章 跳梁小醜
韋富貴差點沒氣死,又跟韋氏吵了幾句,但韋氏就是死咬着隻給50兩。
韋家人不占理,最後隻得妥協。
商定好婚事後,韋老娘一家就離開了。
傍晚,葉二全和銀花回來。
韋氏走出屋子,抿着唇說:“當家的,婚期已經定下來了,10月15,彩禮是188兩。
”
葉二全一邊把農具放進雜物房,冷冷道:“關我屁事。
”
韋氏臉色微變,還是硬着頭皮說:“你、你沒意見就行了。
那彩禮你拿給我,我過些天去下聘呢。
”
葉二全憤怒地瞪着她:“想屁吃呢!
你咋不說一千兩!
我管你是彩禮還是婚禮,我一個銅闆都不會出。
”
韋氏臉色一變:“你說的是人話?
那可是你的親生兒子!
他人生最重要的大喜日子......”
“那又咋樣?
讓我出錢就是我親生兒子?
昨天不孝頂撞我的時就不是了?
我說了,一文錢也不會出!
愛娶不娶!
再逼逼,成親那天我就不出席!
”
說完,葉二全便轉身進了廂房。
葉二全跟韋氏已經分開睡了。
韋氏還睡原來的上房,葉二全睡了廂房。
韋氏鐵青着臉,又望向銀花:“銀花,你手裡攢了一些錢的......”
以前銀花每月都有2兩的零花,出了逼婚一事後,葉二全一文錢都沒給過韋氏,葉鵬的零花也斷了。
隻有銀花還有。
除了那2兩,葉二全每月還會給銀花20兩作為全家夥食。
銀花涼涼地看着她:“娘手裡不是有幾百兩嗎?
出個彩禮和辦個婚事綽綽有餘吧。
”
“為啥還要摳我那幾兩銀子?
夠個啥?
”
韋氏氣死了:“死丫頭,有你這樣跟娘說話的!
”
她想的是,能摳一兩就一兩。
銀花咬牙道:“我也沒說錯,娘實在不想花錢,那就别娶好了。
我相信隻要不是表姐,爹都願出錢。
”
韋氏直想上前去擰銀花。
銀花已經躲開了,跑了進房。
韋氏想罵人,又怕驚動了葉二全,隻得悻悻地回房。
回到房裡,氣得撓心撓肺的難受,50兩彩禮!
還有成親的酒席......
這全都是錢呀!
想着,韋氏心不停地滴皿。
可不辦酒席,或是辦得寒酸,這讓她的臉面往哪擱?
她可是富戶呢!
這婚事一定要辦得風光才能打小姑子的臉!
才能堵村裡人的嘴,讓他們知道她重視的是親上加親,她是個好婆婆!
不管如何,葉鵬和韋小娟的婚期就這樣有驚無險地定在了10月25。
隔天一早,韋氏就去通知所有親朋好友,10月15辦酒席。
每通知一個人,都會說一句:“我不知多喜歡我家小娟,知根知底,親上加親。
”
被通知的村民:“哈哈哈,對對對。
”
心裡卻想着:誰還不知你心裡那點小九九。
村民們全都用一種看跳梁小醜的目光看她,就當是個笑話。
......
至于金花和小燕的繡鋪。
除了開張那天銷量大,後面逐漸平穩,扣除所有成本,一天能掙二三兩的樣子。
金花已經不去沈家上課了,天天忙繡鋪的事兒。
除了她們倆,還有兩個繡娘,四人一起忙活。
葉虎芬也在繡鋪幫忙,平時做些搬搬擡擡的活計,鋪子給葉虎芬一個月一兩的工錢。
很快,便到了9月28日。
葉采蘋一家剛用過早飯,山子走進來:
“葉娘子,沈先生來了。
”
葉采蘋喜道:“好,我這就出去。
”
葉老太笑道:“這是帶修橋的工匠來嗎?
我們能去看看不?
”
“當然可以,一起去。
”
葉老太、葉老頭、錦兒歡兒,甚至連葉大全都來湊熱鬧。
葉大全今天跑來蹭早飯了。
幾人來到外廳。
不一會兒,就見沈知晏帶着一名六十出頭的白發老者進來。
葉采蘋看到沈知晏,眸光微亮:“你來啦!
”
沈知晏冷清的眉眼帶笑:“嗯。
”
葉老太搓着手臂:“嘶......”
葉老頭看着她:“你很冷麼?
”
葉老太:“不冷。
”
她是齁得慌。
沈知晏道:“葉娘子,這位是這南方一帶最著名的橋匠,洪老先生。
大家喚他洪老即可。
洪老,這位是葉宜人。
”
洪老笑道:“葉宜人,幸會。
”
幾人見過禮,便開始商量造橋之事。
先到兩個村子量尺寸,接着便又回到外廳商量。
沈知晏拿出一幅圖來:“關于這道橋,沈某倒是有些見解。
”
打開,上面标了很多東西,葉采蘋看不懂,奇道:“這是沈先生畫的?
”
“嗯。
”
“你竟然會造橋?
”
“年輕時有興趣,學過一點。
”
葉采蘋眼中帶笑:“你怎什麼都會呀!
”
沈知晏唇角微翹,臉上仍一派雲淡風輕:“還行。
”
一旁的葉老太:“嘶嘶——”越來越齁了!
錦兒歡兒張着嘴:“......”
葉老頭:他咋聞到了甜絲絲的味道?
葉大全:“嘿嘿嘿!
沈先生真厲害。
”
葉老太同情地看着傻樂的葉大全,你現在就多笑笑吧,等哪天沈先生把采蘋拐跑了,你就笑不出來了。
沈知晏和洪老還在讨論橋體結構和尺寸之事。
葉老頭夫婦、葉大全和錦兒歡兒聽了一會,覺得無聊就聽不下去了,陸續離開外廳。
葉采蘋也不懂,但卻一點也不覺得無聊。
全程笑眯眯地聽着。
沈知晏說幾句,目光就會有意無意地落在她身上。
洪老:嘶——要不我也走?
大門外。
端午正叼着根草,坐在門口休息。
一旁的山子道:“哥,最近怎麼不送小魚來了?
”
端午:“唉,最近老爺天天忙着寫詩,已經好久不釣魚了。
”
山子一臉感慨:“不容易呀,小魚苗總算有長大成魚的機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