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陳國我為王

第六十五章 噩耗

陳國我為王 黃氏啊肥 2244 2024-01-31 01:14

  第六十五章噩耗

  慶華帝對他的手與劍有着絕對的自信,一切阻礙都會在他們面前一觸即潰。

  盡管如此,戰争無小事,必要的戰前準備還是需要的。

  天微明,祭祖台便有忙碌的身影走來走去。
或是戰士擦拭戰甲利劍,或是百姓搬運糧草被服,或是官吏來來回回傳達消息。

  祭祖台離帝都很近,往返大概隻有三個時辰。
帝都牆高城堅,想要收複它恐怕非一日之功。
慶華帝考慮到路途遙遠,可能消弱士兵的體力、士氣,決定到時候把天麟軍駐紮在帝都南面不遠處。
那裡青山綠水,能順帶解決士兵飲水問題。
這個決定是慶華帝通過自己對太子的性格而決定下來的,他相信,自己就算把軍隊駐紮城門之下,黃皓也不敢出兵。

  “皓兒,你若再安分幾年,這帝位朕還能給别人麼?

  夙興夜寐了十幾年,縱然身懷武功,身體免不了的虧空。
慶華帝知曉自己身體情況。
若是他有朝一日他大限将至,正好望見滿目瘡痍的黃沙戰場,指不定也會仰天黯然:悠悠蒼天,何薄于我。

  上蒼意外的公平,賦予他驚世的文韬武略,賦予他平定天下的雄心,卻也賦予他日漸衰老、力不從心的體魄。
慶華帝不恨蒼天戲人,他依舊透支着自己的身體,竭盡心皿為後世子孫鋪墊一統九州的大勢。

  “啟禀陛下,臣有急事禀告。
”,宰相許明遠的禀告打破了慶華帝的怅然。

  許明遠衣冠不整,帽子斜了一大半。
從額間留下來的汗水,和微張的嘴唇間呼出來的熱氣,無不表示他想說的事情真的緊急。
慶華帝暫時放下内心對這位兩朝元老的懷疑,問道:“宰相何事如此着急。

  對許明遠的懷疑,原先就有。
而五名探子打探到的東西,更是在慶華帝心中添油加醋。
慶華帝從來沒有聽說過,徐州還有一隻白甲軍隊。
那麼這隻白甲軍,是如何能瞞過他的視線訓練到今日異軍突起的呢?

  懷疑歸懷疑,在水落石出之前,許明遠仍舊是自己的另一隻手。
用來掌握滿朝文官的大手。

  老宰相氣喘籲籲地說道:“陛下,大事......大事不妙,北方的蠻子又發兵了!

  “什麼?
什麼時候的事情?
”慶華帝聽聞如晴天霹靂的消息,渾身一顫,驚得從椅子上站起來。

  事關江山社稷,許明遠顧不得此刻唇幹口燥:“今早一快馬直奔帝都,被我大衡将士攔下。
馬上之人死活不說自身是何人,直到下邊的人從他身上搜出文書,才知其是北境的探子。
下屬連忙将文書呈上來。
老臣定睛一看,竟是北境邊關的告急文書。

  “北境情況如何?
”,慶華帝等不得許明遠繼續長篇大論,出口打斷他的話。

  咽了咽口水,許明遠答道:“北蠻來勢洶湧,北境,北境恐怕已經淪落大半。

  慶華帝苦笑,真乃屋漏偏逢雨。
帝都亂成一鍋粥,北方蠻子又來湊上一腳。
他心中想到一個更不妙的情況,太子欲謀反之際,北蠻也碰巧進軍,這真是巧合麼?

  他坐回椅子上,面色陰沉下來。
若是太子裡通外敵,那大衡皇室就要滑天下之大稽。
一家内鬥,争權奪勢都可以諒解,但裡通外敵,那就是叛國了。
而且,北蠻進犯的消息為何等到北境淪落大半才送到自己手上。
看來,繁華強盛的大衡,已經開始脫離自己掌控了。

  還有更令人驚心動魄的是,既然北蠻進軍了,那麼作為蠻人堅實盟友的南慶之人,會坐看北蠻與大衡的争鋒麼?
慶華帝心中知道答案。

  傲睨天下者,可不能在關鍵時刻意志消沉。
他恢複平日威嚴十足的模樣,正聲道:“愛卿莫要驚慌,先召集文武百官三品以上者聚集于此,還有,切莫讓北蠻來襲的消息散播出去。

  “老臣,領命。
”,許明遠彎腰行禮,急匆匆轉身傳達慶華帝旨意。
轉過身時,他不禁心中暗語:陛下雖說老邁,威勢不減當年。
看來,太子爺這次也就一場鬧劇而已。

  這隻老狐狸嗅覺敏銳,他也覺得太子造反的時機選的太過巧妙。
與慶華帝不同的是,他開始懷疑起一個人――白謙。
老太監作為慶華帝監管帝都的耳朵眼睛,這次表現得太過安靜。
發生這麼多事,他手下的探子真的就一件事也沒察覺麼?

  當然,老狐狸不會把自己的疑慮在慶華帝面前挑明。
他有自知之明,兩朝元老是自己資曆的體現,也是自己的憂心所在。
當初的自己,對慶華太子伸出了援手,但始終是為另外一位君王服務過的。
雖然自己的選擇是大勢所趨,說來終究還是背叛了先帝。
沒有一位君王喜歡自己的臣子不忠。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是現在的正确做法,許明遠不想惹得一身騷。
他按部就班的把慶華帝吩咐的命令辦好,帶着一堆目瞪口呆的文官武将圍在慶華帝身前。

  “這下可怎麼辦,本來這邊就局勢混亂,現在是雪上加霜啊!

  “我天麟将士戰無不勝,怕甚?
不管來了多少敵人,最終勝利屬于大衡,光榮也屬于大衡。
即便是慶國也跟着一起上,大衡也無所畏懼!

  “呸,你這烏鴉嘴。
上一年大衡連遭天災,雖然仗着國力強盛安然度過,但也造成國庫空虛的後果。
此刻要是出征,糧草兵饷都是大問題。

  “陛下英明神武,吾等何懼?
還是先聽聽陛下的旨意,再做發言為妙。

  群臣議論紛紛,不過大緻分為兩派。
一派認為大衡可以輕易度過此劫,支持的人大多是武将,他們之中有些人已經達到盲目相信慶華帝的地步;另一派自然是由文官組成的,他們從糧錢時間等等的不充足解釋着此戰的不易。

  以上這些人的争論那是家常便飯,文武之争總是能在任何話題體現出來。
慶華帝樂得如此,要是文武百官和和睦睦的抱成一團,那他這個帝王就危險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