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刺史劉玄意要想着大局出發,但對臨汝、梁縣、郏城三縣來說,隔着一條汝水,還是他們汝北人先爽了再說。
一條“汝水路”修了辣麼久,這還沒見着回頭錢呢,何必跟汝南老鐵們瞎扯淡。
共同富裕這個事情吧……當然是先富起來的人,把一直沒富起來的踩在腳下,才能維持同一個生活水準不是?
三縣一鎮串聯,搞個小竈,對郏城縣縣令源寶來說,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他反正也沒有道德潔癖,坑誰不是坑?
汝南老鐵他又不熟,作為“百裡侯”,也沒說還幫着别人看崽帶孩子啊。
“操之,路是現成的,官道本來就有。
就是這路,要是能一口氣修到南陽去,那就更好不過。
”
“修路不要錢的?
”
張德笑眯眯地看着劉玄意。
一看張德這模樣,老劉也不端着揣着,直接道:“這不是汝州沒錢,朝廷也不甚中意麼。
這汝州南北貫通的官道,走馬走車都還行,可涉水翻山的,就不是個好路。
過了魯陽關,方城山以西那一段,鄧州也不甚打理,進南陽還要過淯水的,這橋時不時都是破敗不堪,着實傷人。
”
“鄧州刺史是東陽公?
”
“正是。
”
東陽公陳君賓,是南陳鄱陽王陳伯山的兒子,跟張德也是有交情的。
基本上南朝宗室眼下跟張德都是有交情,實力使然。
别說是陳君賓,就是孫吳後裔,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江東孫氏”,也是托了張氏的關系,再和會稽錢氏搭上了線。
如今孫氏,就是跟錢谷厮混,算是欽定征稅司衙門中的一個小山頭。
而且“江東孫氏”還攀扯上了孫伏伽,有點“弘農楊氏”和楊堅之間那點貓膩的意思,隻是孫伏伽比較無所謂。
孫師兄對出身不怎麼在乎,他對将來更感興趣。
“陳東陽照理說不至于啊,施政治理從來都是有口皆碑,早先為邢州刺史時,頗得二聖贊賞。
怎麼到了鄧州,反而搞這等把戲?
”
“非是陳公如何,實在是南陽地界修路都是往南修的,這往北的路,都是坐看着破敗下去。
”
“往南修,噢……”
張德連連點頭,鄧州治所不在南陽,而是在穰縣。
往南走官道,卯足了勁趕路,一天幾個來回不成問題。
而且穰縣張德去過,順路還去過新野縣,幾個縣都有一個特點,往襄州的路,那是真他娘的修得好。
從穰縣到襄陽,就是一條大直道,騎馬根本不用擔心有什麼障礙,可以說是一路暢通。
直道往東五十裡就是淯水,往西一百裡則是漢水。
交通極為便利,環境也相當好,沿途都是優質良田。
雖說地理上的确有割裂,鄧州北面是伏牛山和方城山,入京就是走魯陽關。
但南北官道的對比極為強烈,這就絕對不僅僅是地理環境能夠解釋的。
人為因素顯而易見。
“玄意兄,老夫若是回轉武漢,這修路的事情,倒是可以規劃。
不過,錢不能湖北一家出。
”
“這是自然。
”
劉玄意見張德“聞弦知雅意”,就知道這事兒有得談。
整個汝州最不缺的就是糧食,而武漢糧食從來都是多多益善,有多少糧食砸進去,兩百萬人一張嘴,什麼都能吃的幹幹淨淨。
隻是想要把汝州的糧食運到武漢去,也從來不是個簡單的事情。
貞觀二十五年的漕運固然發達,但想要占用通渠使用時間,沒點關系可不行。
可想要打點關系,劉玄意最近手頭有點緊。
“老夫有個想法,這汝州的礦産,拿來修路充抵,可好?
”
“怎麼個充抵法?
”
“汝北通往南陽這一段,沿途礦山,武漢優先開采,如何?
”
“這算個甚麼充抵,還不如前往登萊,橫豎就是兩條闆軌的事情,直接通到港口碼頭。
船運何等便當,哪裡要恁多的麻煩。
”
“礦洞開挖,這‘田骨’價錢好說。
”
“玄意兄,我不做生意的。
此事,都是武漢商人自己的事情。
”
“那操之給個章程?
”
“行。
”
張德點點頭,“不若就先開個會,坐下來慢慢談。
老夫也不急于一時,就在這汝州多待上幾天。
”
“當真?
”
“當真。
玄意兄都開口到這般地步,我還能不給這個方便?
”
“好!
那就多謝!
”
空對空的事情,說再多都是廢話。
張德這個大金主自己不下場,那就隻能汝州的“福利”給得到位不到位,到位了,武漢大中小商社,自然會有冒險家出來冒險。
至于說是被汝州坑了殺了吃了,還是說自己撿漏撿了一條大魚,賺個盆滿缽滿,都是各自的本事、眼力。
不過兩家大佬既然都出了面,這個官方保證還是有的。
就算劉玄意走人,不再汝州幹了,這汝州地面上的吏員,也不可能說劉玄意走了就開始帶着新上任的汝州刺史到處殺豬。
打狗看主人,殺豬也是如此。
老張跟鄭玄意定了調子之後,武漢訪問團的第一次全面“招商引資”座談會,居然是在臨近京城的汝州開辦。
事情傳出去之後,一路上那些招待過武漢訪問團的州縣,都是悔不當初捶兇頓足。
早知道汝州人這麼不講究,他們一開始矜持個毛啊。
要知道武漢商團再怎麼有錢,這錢也是有定數的。
這裡投資多了,那裡就會少。
汝州人吃了頭湯,這要是嘴巴牙齒再狠一點,怕不是半點渣滓都不會剩下。
聲勢不過幾天光景就造了出去,老張在汝州逗留幾天,就有幾天的熱鬧和消息。
聽說張德人在汝州陪着劉玄意賞菊的時候,京城有些人來了精神,其中就有康德的徒子徒孫們。
“大人,張梁豐莫不是要在汝州做點文章?
”
入秋之後,康德的日子就好過了一些,氣候适宜,皇帝隻要不到處亂跑,就不怕着涼受了風寒。
也養了點肥膘準備過冬,康德喝着還算溫熱的茶水,慢條斯理地看着前方一盆明黃大菊花:“做甚麼文章?
你們想說個甚麼?
這汝州就在京城腳下,又有甚麼文章可以做?
”
“大人……”
“行啦。
你們有人想要做個‘路橋太監’,我還不知道麼?
”
康德沒好氣地搖了搖頭,“路橋總司、路政司……變着花樣地試探工部、都水監、将作監,還真是膽大包天。
”
“大人恕罪!
”
幾個身穿青袍的内侍頓時跪了下來,額頭上慢慢地滲透出了汗珠子。
不過康德卻隻當沒看見,反而淡然道:“這又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動不動就下跪,這是怎麼了?
”
“兒子跪老子,天經地義……”
“呵。
”
康德冷笑一聲:“你們以為這還真是汝州人運氣好,正好碰上了江漢觀察使路過?
也不想想,走哪裡不是走,偏要走汝州?
你當武漢幕府都是吃素的,連劉玄意、源寶、白無極、葉子袂的根腳都不知道?
”
“嗯?
”
一個匍匐在地的閹人頓時反應過來,他身上青袍料子極好,是上等的絲綢,裡頭還有蜀錦改的内襯,皂靴加了膠底,全身上下看着樸素,實則名貴。
這閹人目光明亮,壯膽道:“大人,莫不是江漢觀察使……不,是武漢幕府在算計沿途州縣?
”
“這怎是算計呢?
”
康德失望地搖搖頭,“你們動動腦子,這修橋鋪路,于兩位陛下,于朝廷,是好事,還是壞事?
”
“往來交通便利,姿勢好事。
”
“那武漢人去汝州修路,不正是為君分憂?
不正是忠于國事?
”
“……”
竟是無法反駁,幾個趴地上的内官也琢磨過味兒來,感情自家幹爹是樂見其成的?
“汝州是有礦山,甚麼瑪瑙、煤炭、石灰……可沒人挖出來,那就是一堆石頭。
石頭有個甚麼用?
京城百幾十萬人人口,每年往來千幾百萬人次,這眼見着就要入冬,往年都是要用木炭,如今都是用起了石炭,這才能活得人多。
汝州的煤,來京再少,救濟數千上萬,總是有的吧。
”
康德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盤起了兩顆玉膽,嘎啦嘎啦作響,好一會兒,他才低眉說道,“武漢人幫着把汝州煤挖出來、運出來,這難道不是為君分憂,這難道不是服務百姓?
”
說到“服務”的時候,康德另外一隻手還壓在座椅的副手上,一張《洛陽日報》的頭版下方,還有一條小廣告,說的是新南市某某酒樓招募服務生。
這服務生三個字,是京中學堂的學生叫出來的,“服務”二字,京城中原本不怎麼用,如今卻用得比誰都勤快。
“是、是……大人所言甚是,是孩兒們太過愚昧。
”
“不!
”
擡高了音量的康德将兩枚玉膽一收,身子向前一探,微微向下壓低,然後語氣平靜地說道:“你們幾個狗崽子想要分了工部、都水監……沒問題,放心去做就是。
”
趴地上的内官們都是一頭霧水,完全搞不清楚狀況了。
之前被康德一提,他們還以為這是要死定了,要被幹爹清理門戶。
現在話頭轉了七八個彎,陡然說放心去做,他們一點底氣都沒有。
完全不知道康德是不是在說反話。
但是很快,這群趴地上的内官們都是猛地撐起了上半身,跪在那裡目瞪口呆。
隻聽康德不緊不慢半點煙火氣都沒有地說道:“這幾年,工部膨脹何止十倍二十倍?
幾個大工程下來,金山銀海的現錢跟流水一般過手。
再要這麼下去,工部豈不是天下第一部?
這還得了?
”
話盡于此,幾個内官連忙表忠心,紛紛表示一定給皇帝老子做好看家護院的活兒,絕對不讓宵小挖天家半塊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