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話引起了一陣附和。
大漢這種舉動确實讓他們感到有些難以理解。
沒錯,幕府暫停對大漢的銅出口,并不是臨時的決定,而是這群幕府高級官員們私下裡的共同決策。
他們之所以這麼做,是有多重考慮的。
在前明時代,幕府就十分渴望和大明通商,德川家康在世的時候就曾授權自己的親信家臣本多正純和當時的長崎奉行長谷川廣智分别緻書當時的福建總督陳子貞請求通商。
本多正純的言辭十分懇切,一開始就是“弊國與中華,通問久矣,内外史籍,曆曆可征,台下所知也……”然後将之前的兩國矛盾都推到了已經死亡了的豐臣秀吉頭上,告訴大明朝廷現在的德川幕府絕對沒有敵意,隻想與大明通商,最後還以“弊邑僻處海隅,所謂蕞爾國也。
中華以大字小之意,幸有熟圖!
”作為結尾,姿态可以說是放到了極低的地方。
然而,當時剛剛還與豐臣秀吉打過仗的大明朝廷,并沒有信任德川幕府的誠意,仍舊實行着對日本的海禁政策,官方的貿易一直禁絕。
幕府無奈之下,隻好吸引各種海上的走私商人來于日本貿易,提供了各種優惠條件。
與相貌大有異常的西洋人相比,幕府對看上去和日本人無異的中國商人要寬容得多,幕府給了中國商人們朱印狀(這是一般隻給日本商人的特許狀),還規定在長崎貿易的大明商人可以享有較大的自主權――為了禁絕天主教排除西洋影響,幕府規定葡萄牙和西班牙商人隻許在長崎港活動、荷蘭和英國商人隻允許在平戶港活動,但是中國商人可以随便探訪其他地方的親朋好友,選擇客棧住所投訴、交易時也較為自由,而不必交給官方統一收購。
在這種種優惠條件的刺激下,日本與大明的貿易往來也很快就發展起來,還培養了一批從事海上貿易的海商,鄭芝龍家族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發展壯大的,甚至還能夠在長崎定居,娶妻生子。
自從大明滅亡、大漢取而代之以後,新的中原王朝一改之前大明對海外貿易的排斥态度,積極地尋求擴張海貿,主動尋求日本幕府來建立外交往來,擴大兩國之間的貿易。
一直都希望和中國擴大通商的幕府當然求之不得,在兩邊的努力之下,幾年來兩國之間的貿易量都在穩步擴張,如今已經達到了一個十分可觀的數字。
貿易量擴大,幕府能夠從中抽取更多稅收,上下官員們也能夠從長崎得到更多正規以外的好處,看上去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不過在持續了幾年之後,卻又給幕府帶來了一樁極大的煩惱。
原因是兩國之間的貿易實在太過于不對等了。
幕府對中國的貿易渴望極大,這時代的日本,手工業完全不如大陸發達,以至于許多生活和生産的必需品都需要從中國進行輸入。
從糖果、青衣、麻葛、生絲、綢緞、藥材,都極其仰賴進口。
自從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日本本土并沒有再遭受大規模的持續戰亂,關原之戰和幕府兩次征伐大阪都是快速了解,沒有造成全國的禍亂,已經承平了好幾十年,百業興盛。
同時,包括幕府在内,各地的大名都在積極地開放金銀礦和其他金屬礦藏,結果在日本已經成為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産銀國。
天下安定,手頭上又有了錢,于是日本就開始追求奢侈了,哪怕是底層的農人也開始使用原本為奢侈品的絲織品。
根據西班牙人的記錄“來自中國幾千萬的純色或帶刺繡的天鵝絨、純色的琥珀織、綢緞、薄羅紗以及其他各種布料,每年都可以銷售一空,不分男女,都穿着各種各樣帶色彩的衣服,無論是少女還是未婚姑娘,即使老婦人也是如此”。
原本日本的本土是産絲織品的,比如京都就有不少作坊,然而日本人一直都青睐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絲帛,甚至各地的作坊還從中國進口優質生絲來擴大自己的産量,一年當中要要從中國進口三五千擔的生絲。
在大漢主動和日本通商之後,各種大陸産品的進口量越發激增,雖然滿足了國内對中國商品的旺盛需求,但是也給日本帶來了巨量的貿易逆差。
日本現在并沒有多少商品能夠出口到中國來,隻有一點點的手工藝品而已,其他的隻能用銅和金銀來填補。
這樣的貿易結果,當然就會帶來貴金屬大量流失的後果,最初的時候貿易量并不太大,這種流失還能被幕府所容忍,但是經過了幾年的貿易擴大之後,如今的貴金屬外流形勢已經到了令幕府難以忍受的地步。
為了緩解這種貿易危機,幕府上下已經多次商讨,可謂傷透了腦筋。
之所以覺得頭疼,是因為他們并不想要完全終止掉和中國的貿易,因為日本需要中國的商品,幕府也需要貿易當中的财政收入。
可是完全放任金銀外流更加不行,必須要想辦法來限制金銀的過度外流,維護日本經濟的穩定和幕府的統治。
開了幾次會議之後,經過了多次讨論,在這些老中當中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要以一定的方式來限制對中國的貿易出口,同時也要努力控制力度,以便不要觸怒中國,使得大漢和大明一樣再度選擇對日本進行貿易封鎖。
在經過了缜密的部署之後,幕府終于在今年年初,以荷蘭人的需要為借口,暫停了對中國的銅出口。
荷蘭人确實需要大量的銅,跟幕府提出了加大進口的要求,不過這個要求日本是可以以其他方式滿足的,并不是一定必須要停止對大漢銅出口不可。
然而幕府還是這麼做了,其一,這是一種試探,看看大漢對和日本貿易的重視程度,在幕府看來,與金銀相比,銅對大漢的重要性要小得多,因此不至于完全觸怒大漢,但是又可以從中看到大漢的态度。
其二,通過銅的禁止出口,也可以向大漢展示日本對貿易控制的決心和力度,為之後進一步收緊貿易打好基礎。
他們在最初的時候就判斷,大漢在接到了消息之後,會來找到幕府駐日本的代表來詢問此事,所以他們決定先不跟駐中國的代表柳生元齋說請一切情況,隻是在送過去的公文當中要求他向中國朝廷解釋幕府這邊的苦衷,要求他盡量維護兩國之間的貿易關系,同時還要求他要保持和國内的聯系,每隔幾日都要寫一封詳細的文書,描述自己同大漢朝廷交涉的具體細節。
柳生元齋不明就裡,接到了這麼勉強的命令之後自然對獨斷行事的上司們頗感惱怒,但是他沒有辦法也隻能遵從國内的命令行事,他這陣子一直都呆在大漢的京城,盡心盡力地同大漢朝廷交涉,并且按照國内的指示一直都在将談判的事宜都寫成報告回複給了國内,經由商船帶回。
可是他送回來的報告,卻讓這群老中執政們陷入到了迷糊當中。
大漢的态度太奇怪了,既像是很着急很惱怒,但是又沒有表現出特别着急的樣子來,一邊以嚴厲的言辭來斥責恐吓柳生元齋,提出了種種刁難的條件,但是卻一直遲遲沒有正式的行動,更加沒有中斷談判勒令他馬上跟國内講明情況的舉動。
如果因為大漢沒有具體的舉動而繼續推進貿易限制,似乎太大膽了,可是如果現在就停止銅出口禁令,似乎又顯得太過于膽怯了,而且朝令夕改也對幕府的聲譽有損。
現在,執政的老中大臣們隻能面面相觑,誰也拿不出一個準确的對策來。
因為這種情況沒有萬全之策,無論提出什麼樣的建議,都有可能适得其反,最後成為别人攻擊的焦點,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幹脆緘口不言。
在氣氛陷入僵局之後,大家按照曆來的慣例,不約而同地又将視線放到了資曆最深的大老井伊直孝身上。
他的地位和威望最高,就算做出了不符合一部分人心意的決定,也沒有人會公開站出來反對。
感受到了大家的視線,井伊直孝仍舊不動聲色,沈着臉不知道在想什麼。
“柳生現在還在大漢的京城裡面和中國的朝臣談判嗎?
能不能讓他去求見高一點的朝臣?
從他傳回來的報告來看,現在中國朝廷隻不過派了幾個小臣在和他談判而已,并不顯得有多麼急迫。
”
“……好的,确實應該跟他說明了,最好把内幕也告訴一點跟他們。
”酒井忠世稍微遲疑了一下,然後馬上點頭應了下來。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讓他求見一下大漢負責商業的内閣大臣本人,如果能夠見到大臣本人的話,很多事情都會方便很多吧。
”
他們兩個表面上是在說讓柳生去求見更高層官員,實際上卻已經是在各自表态了,井伊直孝說大漢并不急迫,潛台詞就是支持進一步限制貿易規模,阻止貴金屬的外流趨勢,而酒井忠世卻隐晦地表示最好還是再談一談,試探一下大漢朝廷的意思。
這些人都是幕府的最高層官員,但是各自都是有各自的背景,互相之間表面上是一團和氣,實際上内裡的鬥争卻一樣不少,為了避免一個人承擔責任,這些人都十分崇尚“腹功”,誰也不肯直來直去說話,而是用隐晦的暗示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确實還是進一步談判比較妥當。
”一看有人表态,而且立場各異,本身就負責兩國貿易的内藤忠重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了,“大漢如今國勢昌盛,實力雄厚,如果不慎觸怒了大漢朝廷,對于我國來說并不是好事。
”
兩個老中一起表态,态勢一下子就傾向于緩和手段了。
其他老中卻并不發言,好像還是在沉思一樣。
井伊直孝稍稍有些不耐煩了,不過他并不想強行要他們按自己的意思來行事,他身為大老,如果強行想要壓着他們按自己的步調行事是沒有多大困難的,但是他不想顯得獨斷專行。
再說了,既然大漢态度并不着急,緩一緩觀望一下也沒什麼不好。
“那好吧,就讓柳生先再想辦法和大漢的朝臣商談幾次,把具體的解決辦法談好。
”井伊直孝冷淡地說,“不過,我們也該給柳生那邊定個期限了,完全限制銅的出口并非長久之計,而且把禁令延續下去更加對兩國貿易有損。
”
其他老中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完全禁止對大漢輸出銅,如果持續太長時間的話,肯定會觸怒大漢朝廷,而且對日本自己的貿易利益也十分有損,既然現在大漢的态度并不是特别激烈,那麼幹脆再給柳生那邊定一個期限,如果過了這個期限,就一邊取消對大漢的銅出口禁令,重新恢複銅出口,一邊暗地裡限制兩國貿易規模,減緩金銀的流出。
“我贊同大老,此事不能一直拖延下去,對兩國都不好。
”另一位酒井家的老中酒井忠勝馬上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如今已經是開春了,我們用的是給荷蘭人供應銅礦的借口,不能一直再用下去,要不到夏天就直接放開禁令吧?
”
“夏天就放開?
”内藤忠重有些吃驚了。
他是在座的老中們當中地位和根基最低的,所以一向不怎麼肯主動發言,甯可聽着前面的這些人讨論出一個結果來,但是這下還是忍不住了。
“如今離夏天已經隻有一兩個月了,柳生那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大漢朝廷談出一個滿意的結果來……再說了,兩個月時間内,也難以制定出萬全之策來。
”
“沒有萬全之策,那就選最好的策略來用吧。
”井伊直孝不緊不慢地回答,“如果柳生那邊沒有特别嚴重的事态反饋的話,那麼兩個月之後我們就解除銅出口禁令,然後頒布貿易管制令,規定好一年金銀的最大流出數量,然後和大漢談判,規定一年的物資輸入限額……”
接着,仿佛是想到了什麼似的,他擡起頭來,朝老中們的臉上一一掃了過去,“那個時候,我國所要承受的壓力一定會比如今更重,大漢的朝廷也許會震怒也說不定……這件事,太過于嚴重,不能隻交給柳生來辦。
”
柳生元齋在幕府是由老中來直接管轄的,官位已經很高了,如果不能由他來和大漢交涉的話,那大老的言下之意就是要一位老中親自去大漢進行交涉了。
這可不是什麼好差事,大漢重商,而且對日本的貿易又對他們極為重要,所以可想而知到時候那位被派去談判的代表所需要面對的壓力了。
然而即使再怎麼讓人難受,這些人也知道大老所說的确實是正論,因而一個個臉色雖然變得愈發陰沉,但是并沒有人再出言反對。
不過他們的視線很快就又集中到了内藤忠重的身上。
内藤忠重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沒有讓自己心中的不滿顯現出來,他心裡知道自己地位最低,确實沒有什麼反抗的餘地,這個惱人的差事既然交給了自己,自己就是躲不掉的。
但是這種大家心照不宣直接選定了自己的默契,實在讓人有些惱火,明明白白地把自己當成了最容易支使的人了。
“和大漢交涉确實特别重要,不能專任給柳生一人,既然我是負責對大漢來往的人,那我到時候去也是順理成章。
”壓抑住心裡的火氣之後,他以冷淡的語氣說,“不過,我還是覺得二個月的時間太過于倉促。
别的不說,每年金銀的交易量大概為多少?
這個問題幹系重大,應該事前予以确認。
”
“既然是由你來負責對大漢的貿易事宜,這些事你先自己和下屬商量一下吧,到時候給出一個具體的貿易細則,然後交給大家再來讨論下。
”井伊直孝馬上回答,“不過,這個問題我之前也想過,我覺得最好是以兩國之間剛剛開始正常貿易的流出量為準……”
前面的話隻是客套,後面的才是真正的意志,内藤忠重自然是明白的,不過這個目标實在太過于壓人了,所以縱使畏懼大老,他還是忍不住抗議了。
幾句話就将任務全壓到自己身上,這太不符合情理了。
“這個條件恐怕大漢難以答應……如今兩國之間的貿易量已經初開貿易的時候的幾倍,一下子把流出量縮減幾倍的話,恐怕會在大漢的朝堂上引發極大的震撼,還是寬限一些吧。
”
“金銀是地下的物産,不是稻米,挖出來以後就沒辦法再長,現在我們不省着用,等到了子孫後代,他們又該用什麼來立身立命?
”,因為一直是支持限制貿易的一派,所以酒井忠勝的态度也十分生硬,“還請為日本多加考慮。
”
*************
昨晚作者專區出問題了,死活打不開,真是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