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那馬道婆自得了趙姨娘的銀子小發了一筆,?也知道趙姨娘雖然不過隻是個二等主子,?但是手裡也是有些油水的,?打定主意想要從她這裡再撈一筆。
雖說她對賈家有些發憷,?但是自覺得了師傅真傳,也覺得能在這府裡興風作浪一番。
又思及這府上三老爺已經是入了閣,?日理萬機的,?内眷小事想來也提不起他興趣,?自己隻要略施手段,?任誰也猜不到自己身上。
她原先想要從趙姨娘這裡拿到王氏母子二人的生辰八字,可這府裡主子們的八字,哪裡是趙姨娘能夠曉得的?
尤其是她這樣姨娘出身的,打聽這個難免忌諱些,?讓人一聽就起疑。
好在這馬道婆手段了得,?言道若沒有八字,頭發指甲之類的也使得。
這對趙姨娘來說倒也不是什麼難事,?她自打做了姨娘,?那是幾乎天天都要到王氏這裡來立規矩伺候她的,?哪怕如今兒女大了也沒那份體面歇息。
尋了個機會,借王氏不注意的時候,趙姨娘便得了她的頭發,至于寶玉的倒也簡單,路上碰到之後打聲招呼,?拔根頭發也不難。
這馬道婆得了兩人頭發,?回家後做了法,?她是慣做這些腌?事的,畢竟這偌大的京中陰私事也不少,因此不過幾個時辰,便完了事,隻待七天之後這咒詛生了效,她才好去趙姨娘那裡表功。
她心裡暗暗琢磨着,這趙姨娘好歹得寵了這麼些年,又為賈二老爺生了一雙兒女,怎麼肯能沒些家底。
賈家雖說近年來治家有方,下人們相當守規矩,但是耐不住這馬道婆是在賈家常來往的,自然讓她摸到一二分内情:這賈家二房裡,正房太太明顯不得寵,得寵的那位李姨娘卻無子嗣,偏這趙姨娘在李氏之前得寵多年,又有兒有女的,二房除了嫡出的子嗣,餘下的都是趙姨娘所出,難不成竟一點家底沒有?
雖趙姨娘整日介同她哭窮,但是馬道婆卻笃信自己定能夠從中撈上一筆,左右她已經得了趙姨娘的把柄,憑自己的手段,自然有的是法子叫她吐出錢來。
這日卻是賈攸難得休沐,他想着家中人丁一日日興旺起來,自己卻政務繁忙少有能和家人一道對談的機會,也是起了興緻,索性推了外邊的宴請,禀了賈母,說是要在家中開一家宴,看看家中後輩,也算稱稱斤兩,若是有出息的也可拉拔一二。
賈母聽了他的意思自然歡喜,說道:“既你有這個心,那也是極好的。
”又叫了身邊的鴛鴦去各房傳話。
三子一女中她自然最偏疼小兒子賈攸,偏他又最出息,自懂事起便叫她與有榮焉,在一衆貴婦人中不知叫她得了多少臉,自然更加偏愛。
但是餘下老大老二再怎麼說也是她的親子,自然也是盼着他們好的。
隻可惜兩人都不怎麼出息,賈母私下裡也難免擔憂,賈家三房裡,不僅小兒子有出息,三房的子孫都相當出衆,又有個吏部尚書的家長,自然前程無憂。
老大老二自己不出息便也罷了,好歹老三看着兄弟情分,也能拉拔庇護一二,加上祖上榮公府的餘蔭,倒也能在京中有着一席之地。
可大房二房的子孫到底也是她的孫子、重孫,樹大分枝,自己百年之後賈家三房勢必分家,後輩們之間自然疏遠,過個二三代,也不過尋常情分了。
雖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她又怎麼忍心日後讓子孫泯然衆人矣?
偏生老大老二不出息,子孫裡也沒出幾個出類拔萃的人物,大房的瑚哥兒和琏哥兒不過中人之資,倒也有幾分機變,但這樣的人才在勳貴中比比皆是,如今不過仰仗着祖輩餘蔭和他們三叔的面子做個散差;二房的珠兒倒是個會讀書的,又聰穎又上進,除了三房的瑾哥兒也就是他了,但是卻硬生生因為讀書廢了。
至于寶玉和餘下幾個,倒是看不大出來。
隻如今看來,兩房若是無人扶持很難立起來,現下既然小兒子有這個心,她老太太自然老懷大暢。
賈攸雖不知道賈母心頭的想法,但他從賈母的神情中揣度,遂也能對她的念頭知之一二。
不過他也能理解,況在他看來,府裡大房二房的子嗣,雖資質不如自己的兒子,但是到底也是在賈家這樣的國公府裡長大的,眼界比起那些寒門士子自然是高了不少。
别的不說,單這份人脈就不可叫人小觑。
不過因為富貴高粱地裡長大,缺了打磨罷了。
若是真能叫他看出幾個可造之材,他自然也樂得多加培養。
再怎麼說,也是自己的親侄子,比外頭那些更可信些。
賈攸年輕時也是個心高氣傲的,對族裡那些光拿錢糧不幹活,還給府裡拖後腿的族人們十分看不慣,隻礙于到底是一家子族人,顧忌着臉面罷了。
但自從他同東府一起整頓了家學之後,族人裡頗是出了幾個得用的人,這才叫他改觀。
又經曆了這麼些年的宦海生涯,見識了那些因管束族人不謹而被連累的;或是族人齊心一緻供養,最後寒門士子成材從而反哺家族,使家族地位上升的事例。
這越發讓他認識到了,族人可用,但仍需謹慎管教的道理。
這之中的度把握好了,賈家未必不能成為那些真正有底蘊的世家大族,不然,也就永遠是人家口中的暴發新榮之家。
作為目前賈家實際掌握權利最大的人,賈攸的見識自然不像賈母隻局限在自己的一方一宅之中,于他而言,但凡是賈家族人,哪怕關系再遠,隻要肯上進,他也願意資助。
不隻是賈家,這些年來,隻要是真正有本事的人才,賈攸也往往能夠結下善緣,留下不少香火情。
當初代善傳給他的小本子,已經被他添進了一批名單,這也是賈家的底蘊之一。
不過相比較而言,大房二房到底是一脈相承,比起那些遠親肯定更為可信,賈攸也有意栽培幾個侄子。
在鴛鴦到各房傳了話之後,各房自然是各有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