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秦飛房間的木門已經被匪徒踢爛得不成樣了,而且屋子裡還死了一個人,客棧老闆很客氣的給秦飛道了歉,并主動給他換了一間房子。
此時,顧橫波幾人經過先前的一番折騰都沒有了睡意,一起聚在秦飛新換的房間裡讨論匪徒的身份。
“相公,究竟是什麼人要來殺我們,不會是東廠狄威派的人吧!
”顧橫波在狄威手下呆了十多年,自然明白秦飛一分錢沒花便給自己贖了身,以狄威狂傲陰狠的性子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所以她才有此問。
“嗯,這種可能非常大,以後我們不管是在路上,還是去了南京都一定得要多加小心。
”
衆人雖點頭稱是,但臉上擔憂之色揮之不去。
秦飛又道,“如果真是狄威,那還真的有點麻煩,他手握重權不說,關鍵他還在暗處使壞,防不勝防呀!
不過你們也不必擔心,我秦飛也不是好相與的,就讓我來稱量稱量東廠究竟有多大威風。
”
唐磊灑然一笑,“公子說得對,小的誓死追随公子,我們就去看看京城的水究竟有多深。
”
“嗯。
”
一個有驚無險的小插曲過後,秦飛見現在天色已經很晚了,便開口道,“大家都回去再睡一下吧,明天一早還要趕路呢。
”
衆人應了一聲,各自回屋睡去。
大夏國永平二十二年,八月初一,晴。
秦飛一行人終于來到大夏京城南京。
南京古稱冶城,越城,江甯,金陵,秣陵,建業,建康,秦淮,應天等不下十幾種,自大夏開國便正式命名南京。
南京乃六朝古都,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曆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
此時,站在南京東門的城牆外,厚重的曆史感撲面而來,饒是見過不少大場面的秦飛,也不禁被這座曆史悠久的古代都城的巍峨雄偉給驚呆了。
古城雄厚方正,巍然聳立,給人以堅固持重和凜然難犯之感,進得前來更使人生出一種想膜拜的沖動。
根據中國的禮法規定城牆必須是方形的,坐落必須有緻,城牆要開十二座門以與十二個月份相合,必須要有内城以供皇室居住,而大夏開國太宗皇帝則考慮到南京城的戰略防禦和皇宮的安全,弄了個内十三門和外十八座城門。
所以南京城也為一個方形結構,城牆的高大概四丈有餘,乃巨大青石砌磊而成,前面是一條五丈左右寬的護城河,河上一座寬兩丈的石橋直通城門,城門高近兩丈,寬一丈五,可供幾輛馬車并排出入。
據顧橫波介紹,南京城周長大概有一百裡,每面二十多裡左右,居住了近一百萬人。
而秦飛眼前的城門隻是十八座城門之一,東面正門高橋門。
秦飛等人在城門前驗過一切身份憑證和路引之後進得城來。
至于秦飛在南京的住處,現在他已經不擔心了,當時在蘇州時,楚紹瀚告訴秦飛說可以直接住到京城侍郎府裡去,因為楚紹瀚舉家丁憂回了蘇州,京城楚府隻有楚月馨大哥楚駿熙和小弟楚駿澤進出,偌大一座府邸顯得極為空曠,住下秦飛幾人問題不大。
但是秦飛婉言拒絕了楚紹瀚的好意。
一來自己畢竟是楚家未過門的女婿,住進去倒也沒什麼,隻是這事好說不好聽呀,會給人一種傍大樹吃軟法的嫌疑。
雖然秦飛不在意這些,但考慮到自己還帶有一個小妾在身邊,這怎麼說都不是一個事。
況且,顧橫波也不願寄身别處,流浪紅塵多年的她實在是太想一個屬于自己的家了,一個可以容納自己和心愛的人在一起的屋子,地方不必太大,隻要能容身就行。
再有就是秦飛起身的前幾天,蘇州錦衣衛千戶馮彥輝找過秦飛,他給了秦飛一把南京的鑰匙。
對于秦飛,馮彥輝本來就他觀感不錯,蘇州殺人案和太倉走私殺人案的告破,秦飛居功至偉,讓他在全國一衆錦衣衛千戶中長臉不少,因此他在心底還是挺感激秦飛的。
況且,以他一個浸淫官場多年的特務頭子來說,他自然知道秦飛深得指揮使溫炳和皇上趙烨的信任,隻要不出大的差錯,秦飛在以後的日子絕對會一飛沖天的,現在接個善緣對于自己說不定會有所幫助。
現在他看秦飛要去京城參加鄉試,這才把鑰匙給了秦飛讓他暫住。
那座民房據說是他一個在山西的遠房親戚,因為不習慣南京的生活于去年舉家遷回了山西,留下了一座不大不小的小院讓他着人尋機出售,但因他長期在蘇州不甚方便打理此事,才一直拖到現在。
本來秦飛當時也想在南京自己買一處住所,但考慮到還有幾天就考試了,時間太緊來不及不說,他也想先觀察一些日子再說,所以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他也曾想過就把馮彥輝親戚的房子買了就是,畢竟他現在可不差錢,結果顧橫波說房子不是小事,要先看看再說,秦飛這才作罷。
馮彥輝親戚的房子位置不錯,在南京内城外的玄武湖邊上,離内城太平門也就一兩裡路,環境想來應該不錯,這點很合秦飛的心意,他性子沉穩實在不願去住那種喧嚣熱鬧的地方。
玄武湖,古名桑泊、後湖,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位于京城南京東北面,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牆,是江南地區最大的城内公園,其内有五洲春曉,侶園馨風,蓮湖晚唱,台城煙柳,古塔斜陽等玄武十景。
秦飛一行人,沿着内城牆,走了大概半個時辰便來到了太平門,問了一下幾個路人,很快就找到了馮彥輝親戚的屋子。
秦飛打開房門,衆人先後搬着随身物品走了進去。
“喲,這房子還不錯,後院還有一個小花園呢!
”絮兒率先開口嚷了起來,樣子有些興奮。
“嗯,是不錯,沒想到馮彥輝的親戚還真有錢。
”秦飛接口道。
衆人放下行禮,便在院子四處巡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