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考官在外面的議論,引起了王相的注意,其實這種議論,随着閱卷時間的增長,逐步的出現,而且越來越多,幾個同考官商議某一篇文章,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出現這種議論隻有兩個情況,要麼是出現一篇好文章,要麼就是文章還可以,但是不是能夠入選。
不過這一次議論的時間稍微長了一些,而且同考官的聲音也有些大。
“鄉試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文章,有些難以思議。
。
。
”
“這也不奇怪,偌大的陝西,出現這等的人才也是有可能的。
。
。
”
“沒有入朝為官,就能夠有如此的感概,還真的不簡單啊。
。
。
”
王相終于放下了手中的文章,走出屋子,來到了廂房。
此刻已經是下午的申時。
幾個同考官看到了王相,他們停止了議論,其中一人将手中的一份試卷遞過去了。
“大人,下官覺得這篇文章不錯,我們幾人都看過,覺得不簡單,應該是目前我們看到的最好的文章了。
”
王相将信将疑,這種将文章直接給他的情況從未出現,同考官選中的文章,都是由軍士送到他那裡去的,而且是看完一批次的文章之後,才會送過去,而且是四個同考官統一都選中的文章,這樣能夠保證文章的水平是一緻的。
剛才幾個同考官的議論,王相也聽見了,難不成這篇文章真的很不錯。
副主考也走過來,來到了王相的身邊。
看見副主考也來了,王相索性走到一名同考官的桌子前面,将試卷慢慢的鋪開,與副主考兩人仔細看起文章來。
副主考的臉上首先露出吃驚的神情,他和主考官一樣勞累,看了不知道多少的文章了,這一次看到的文章,給他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可是第一次出現如此的感覺。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
。
”
王相禁不住念出聲音來了,一邊念一邊搖頭。
看了看身邊同樣詫異的副主考,王相再次開口了。
“這不可能啊,一個鄉試的考生,居然有着如此的認識,莫說是鄉試考生,就算是那些在地方為官多年的官吏,也不一定能夠有着如此的感悟。
”
“大人,下官以為,能夠有這等的認識,才是真正明白了大人出題之意思,下官看前面幾篇不錯的文章,雖說對大人的意思有所領悟,可還是失之于狹隘,或者是泛泛而談,或者是過分的針砭時政,卻未能全面認識,唯有這篇文章,涵蓋意思是明确的。
”
王相忍不住點頭。
“說的是,文辭平和,沒有絲毫偏激之意,且指出為官之重要,更是要求為官需為百姓做主,好一個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這話足以令那些屍位素餐的官吏抱愧。
”
王相有些激動,說話的言辭也犀利了一些,表露出來禦史的職業習慣,其餘人倒是不好開口說什麼了,其實按照衆人的認識,這篇文章整體思路和言辭都是平和的,其整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圍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路娓娓道來的,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延伸到加強個人之修養,明白百姓之不易,明白為官之不易,能夠在短短的一千多字之中,清晰的表露出來如此的思路,非常不簡單了。
八股文之中,出現這等近乎于白話的語句,這是不多見的,可正是因為不多見,如此道理明晰、朗朗上口的語句,才會引發特别的關注。
王相看了看衆人,也明白自己是激動了一些,總算是看到了一篇好文章,這内心的喜悅是忍不住的,而且剛剛王铎想到了自己在崇祯元年的時候,給皇上上奏的奏折,那份奏折的言辭是很犀利的,絲毫沒有轉圜,若是當時能夠看到如此的文章,在言辭上面稍稍平和一些,也不至于在朝廷之中引發那麼多的轟動。
“剛剛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有些忍不住,說了題外話了,諸位見諒,這篇文章我看的确是不錯的,高屋建瓴,且能夠娓娓道來,讓人看上去就很舒服,最為關鍵的還是全篇雖然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話語,卻時時刻刻都透露出其含義,這等引而不發的功力,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
王相這樣說,副主考倒是可以開口了。
“大人,下官也有此等的感受,下官以為,這樣的文章,就算是放到南方去,那也是出類拔萃的。
”
“的确如此,我沒有想到,陝西居然有此等的人才,見地如此的深刻,可不要小看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句話,其蘊涵的道理,越想越是深遠啊。
”
“大人說的是,這近乎于白話的詞句,鄉試之中幾乎不會出現,也不知道是哪一個考生,居然會表露如此的話語。
”
“我看這值得提倡,這些天以來,我們不知道看了多少的文章,都是引用古今聖賢之話語,這些放之四海皆準的論述,誰也不好駁斥,可誰看着都不舒服,古人早就說過了,考生還拿來說幹什麼,自身沒有絲毫的創意。
”
王相說到這裡,老毛病又出來了。
“奇怪啊,鄉試的考生,都是生員的身份,幾乎都是在家苦讀之學子,怎麼會有如此的認識,莫不是哪個士大夫家族的子弟,自小就耳聞目睹。
”
同考官隻能夠苦笑了。
“大人,下官覺得這篇文章很不錯,當作為重點,屆時大人确定名次之時,可以此篇文章作為标點。
”
“好,就這麼辦。
”
王相回答的很幹脆。
鄉試之中,所謂作為标點的文章,那就是在閱卷結束之後,以這篇文章作為衡量的标準,看看有沒有能夠超過這篇文章的,一次來确定鄉試最終的名次,毫無疑問,能夠被作為标點的文章,一定是很突出的文章,至少被選中是毫無問題了。
尚未到戌時,所有第一場考試的文章,全部看完,遴選出來的文章,達到了一百五十篇。
解析來同考官沒有歇息,他們開始看第二場和第三場考試的文章。
第二場考試的文章是判詞,第三場考試的文章是策論。
這類文章的考試,主要是看考生對诏、判、表、诰等官樣文章是不是熟悉,畢竟通過鄉試之後,原則上就可以入朝為官了,若是對官樣文章什麼都不知道,那就是大笑話了,這類文章不需要仔細看,隻要看看格式是不是合适,若是有錯的離譜的,也會挑選出來,最終拆封之後,看看這麼考生第一場考試的文章是不是選上了,若是選上了,很有可能被淘汰。
第三場考試的策論,同樣是有關對官樣文章是不是熟悉的,當然與第二場考試不一樣,若是有考生能夠在策論文章之中,提出來标新立異的觀點,讓人耳目一新,那麼這樣的文章也會被挑選出來,最終拆封之後,看看這名考生第一場的文章是不是被挑選上了,若是沒有選上,可以找出來看看,若是名額方面還有空缺,很有可能被選上的。
不過這樣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不管是第一次參加鄉試的考生,還是多次參加鄉試的考生,都是熟悉這方面文章的,做文章的時候,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隻要符合程序,不寫出來什麼過激的話語,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十天時間過去,閱卷進入到第二個階段,也就是确定錄取之人的階段。
這個階段,内簾官的職責重很多,相比較來說,同考官就要輕松一些了,按照規矩,主考官與副主考商議之後,大緻确定下來名次,以及被淘汰的文章,諸多的同考官對這些文章基本都是熟悉的,他們若是沒有異議,那就表示通過,他們若是存在異議,可以直接提出來,又主考官或者是副主考做出解釋。
當然最終還是以主考官的決定為準。
這樣的讨論一般都很輕松,同考官心裡有數,哪些文章可能被淘汰,他們基本明白,因為這些文章都是他們挑選出來的,不出意外情況,差一些的文章總是會被淘汰。
至于說謝元和亞元,那就不好說了,主要看主考官是什麼認識,這方面就算是副主考,都難以改變主考官的決定。
王相還是很民主的,連續幾天的時間,與副主考一起,和四位同考官商議,當然王相和副主考基本統一了看法,隻是看看同考官還有沒有其他的意見。
确定名次的過程很是順利,隻是最終确定鄉試謝元和亞元的時候,同考官沒有參與,副主考也沒有參與,這是主考官需要确定下來的事情。
閱卷全部結束的那一天,王相自己掏出銀子來,吩咐軍士到外面去買些肉食,也買來了兩壺酒,他與副主考和同考官一起飲酒,此刻王相當然記得考試之前宴席之中的不愉快,或許發榜之後的鹿鳴宴,他應該與陝西巡撫李應期溝通一番了。